不懒研究 | 研究些有的没的
本文篇幅:大概1872个字,预计读完共需3分钟
适宜人群:对新式茶饮行业感兴趣的小伙伴
内容概述:探讨喜茶的现状与未来
导读
1.喜茶卖的是社交货币
2.闪电式扩张背后的矛盾与危机
3.资本与喜茶需要的都是时间
01
2020年3月,喜茶获得新一轮的战略投资,投资人为高瓴资本和Coatue(蔻图资本)联合领投,估值超过160亿。创始人聂云宸仅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就打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喜茶王国。早期喜茶通过使用新鲜原材料,包括芝士、鲜奶、鲜果、茶叶现泡茶底等,现做现饮,让喜茶区别于市场其他奶茶,从而打造高质量、高价格的产品。在赢得消费者口碑后,进一步通过排队、饥饿营销的方式来彻底树立自己的社交货币属性。而近年来,喜茶则通过联名与打造“第三空间”来进一步提升其社交货币的价值。
(点击可查看大图)
截止2020年上半年,喜茶共联名了54个品牌,联名品牌的领域主要为食品与国潮,通过跨界联名,提升人气,打造IP。“第三空间”的概念最早是由星巴克提出,即让咖啡屋成为消费者在家和工作之外的最佳去处。图片来源:网络——喜茶中国风主题店
而喜茶所打造的“第三空间”更多的用来感受而不是享受与使用,更多是用来打卡拍照而非休息与落脚点。因此这些店为了美感极大程度地弱化了使用功能,为了设计感,放弃了实用性与坪效。但这也正迎合了其战略目标,保持其“网红”标签去迎合当代年轻人“就是喜欢新鲜东西”的需求。02
自2016年喜茶获得A轮融资起,喜茶每年门店数量几乎都要翻倍。
(点击可查看大图)
然而自今年年初获得最新一轮融资后,喜茶目前的门店拓张速度已经可以用闪电式拓张来形容,喜茶2020年的月均新增30家门店的速度,分别是2018年近5倍、2019年的近2倍。因为到目前为止,喜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标签依旧是“网红”,同时喜茶也围绕着这一标签去提升其社交货币属性。但随着店铺的增多,喜茶的社交货币属性其实是在不断贬值,毕竟“网红”模式的核心是稀缺性。喜茶本身开始变得不再珍贵,而各类用于打卡的“第三空间”主题店对于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。
品牌的热度会由于门店数量的增长而开始下滑,创始人口中的品牌势能也越来越弱。除此之外,闪电式扩张可能还将给喜茶带来巨大的危机。
首先,由于店面数量增加,未来纯尝鲜以及打卡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,这群消费者在未来的复购情况还很难判断,他们能否承担价格并不算低的喜茶是一个未知数。
其次,喜茶缺乏像星巴克一样的议价能力,高昂的租金外加直营模式,使得其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,闪电式扩张下高额的成本压力对喜茶而言是个问题。同时喜茶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且以人力为主,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,并不像星巴克拥有极高的自动化程度,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喜茶的管理难度,安全问题、质量问题都是闪电式扩张下所面临的难题。03
喜茶自火了以来,一直都被拿来与星巴克做比较,创始人最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“为什么一定要做成星巴克?说不定可以比星巴克更好!”星巴克经过多年的运营与深耕,将自身品牌与“中产生活”挂钩的同时构建了与其定位相匹配的庞大线下网络,目前已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。
而喜茶目前仍旧停留在“网红”阶段,距离成为一个品牌一种文化仍有很长的距离。喜茶目前最需要的是时间积淀,需要慢一点,克制扩张速度,从而积聚品牌势能,最终成为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而非“网红”。
然而资本也需要时间,第一财经曾对喜茶的估值做过分析,表示在市盈率估值法的框架下,喜茶要想保持估值的高速增长,必须以激进策略开店且保证相应的毛利水平。至于做到这一点有多难,这两年零售创业的众多惨烈故事便是证明。目前投资者留给喜茶的时间不多了,在资本的绑架下,喜茶需要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提升运营水平并积聚品牌势能,构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,显然喜茶的未来任重而道远。至于喜茶未来是东方星巴克,是新茶饮之王,还是昙花一现的“网红”?
总结
最后我们总结一下:
1.喜茶通过树立“网红”标签,提升其社交货币属性价值。
2.闪电式拓张会使得喜茶的社交货币属性贬值。
3.闪电式拓张对喜茶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。
4.被资本绑架的喜茶未来任重而道远。
—
往期干货
▼点击图片阅读
———— The End ————